Monday, January 17, 2005

那年的風花雪月

偶爾拿起一大堆埋葬在書海之中的音樂光碟,你總得發現到一些往日哼得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,勾起隱藏在內心之中的點滴前塵往事,想起了從前的任性,那時候的驕縱。

我望著這張來自張學友的名曲作品集,頓時呆了個半響,拼命地思索著在哪一段日子,自己在唱片店內瘋狂搜購的一份狂妄。

可惜結果卻永遠消失得無影無縱,最後只能焉然一笑,將它緩緩地放進唱機之內,隨著旋律的舞動,寄望它能帶自已走進時光的洪流之中。

有時候稍稍停下腳步,一下子回首一看,往往能得到些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曾幾何時,我簡直為這一曲《情繫半生》而著迷。

柔弱的唱腔跟哀怨的旋律,總不似是個十多歲的小伙子用以推心置腹、百聽不厭的一首歌曲;這或許是年輕時代一種另類「老練」的表現而已。

我倚在沙發上,思緒由凌亂轉成複雜,由複雜變為完整,由完整化成清晰。

記得那年的寒冬,過得特別凍;那是我在學校內最後的一年冬天。

我還能清楚記得,當時還在求學的我,經已知曉那是我求學生涯最後的一年冬天。

妙不可言、未卜先知的「異能」,可說是當世無雙!

大伙兒拼命在籌備會考的同時,我卻背著手提光碟唱機,不停地重播著這首名曲,獨個兒的逍遙自在去也。

對於求學應試,我所持有的是一個客觀標準的方針,懂得綜合歸納每一科會考成功的機會率,然後作出一個理性不過的結論去付諸實行。

簡單一點來鋪陳,相等於放棄;會考對於我來說,實在太艱難了吧!當時我這樣告訴自己。

老師不斷苦口婆心地勸戒,一次又一次的向我解釋何謂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,當時我可以肯定的說句,我真的理解!

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的確是句至理名言,因為必需要到了「書到用時」,才會懂得去「恨少」。

直至現時為止,我依然認同我當時的那一個想法,因為只有我這類人才能將之容匯貫通,老師卻總是要曲解「它」的存在價值,給予我一個虛無飄渺的定義;倒不如直截了當的跟我說:「書讀不成,你會有百份之三十六點七的機會,成為一個窮人!」

至少我相信數學老師的專業知識。

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,我承認,我是這句名言字裏行間一個標準不過的反面教材。

我也承認,我是會考試場中的一個失敗者。

究竟是讀好書,還是考好試?我再分不清。

所以我只能成為圖書館內的一個常客,也只有這樣,才能彌補我當日的那份執著、狂妄。

搖頭、嘆息,路還是要繼續去走。

可能下一回,我翻起的音樂光碟,是今天在唱片店內選購的一隻,細心回味,又是另一種滋味......

No comments: